北京拓展培訓中,對于興趣培養的重要性是這樣講的:當我們有了興趣,就盡可能的去深入這一領域,這種深入會執著的堅持一個夢想,這種夢想勢必會更容易成功,因為從興趣出發,不會輕易放棄,堅持的學習就是成功法寶。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或哪樣興趣,當我們對某一種事物產生了極度的關注或極力想要掌握的時候,那就是我們所說的興趣。興趣在我們的一生當中在不同的時期都會有不同的興趣,只要是對健康的事物產生的興趣,我們都要發展這些興趣,那將是我們最大的樂趣和財富。
這樣的事例很多,大家知道一鳴驚人的林書豪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最近還有一個華裔也很出色,就是這次招待我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的美國國宴掌勺蔡明昊。有趣的是,這兩個人的教育背景和成名路徑還很相似。林書豪畢業于哈佛大學經濟學專業,卻在籃球界成名;蔡明昊畢業于耶魯大學機械工程專業,卻在廚藝界成名。兩個名校畢業生的經歷說明了堅持不懈的發展興趣多么的重要??!
二月十四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國務院設宴款待到訪的我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午宴的主廚正是美籍華裔蔡明昊。第二天,這個大廚的照片登上了各大媒體。
蔡明昊從小就喜歡在自家的中餐廳里觀察大人們干活。在家族企業的熏陶下,他從孩提起就對烹飪產生了興趣。
多年后,蔡明昊到了申請大學的年紀。在選擇大學和專業時,父輩的專業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最后,他報讀了父親的母校——耶魯大學,主修機械工程。
蔡明昊最終沒有從事與此專業相關的工作,而是選擇了從小就熱衷的烹飪事業。他曾前往法國進修廚藝,回到美國后又申請研讀酒店管理和餐飲營銷專業碩士。此后,他在美國多家高級飯店從事餐飲管理和廚師的工作,師從各地名廚。經過多年的歷練,他逐漸做到對全球美食烹飪方法融會貫通,1998年,蔡明昊在波士頓開辦了自己的餐廳,并開始在電視食品頻道上主持“東西方交匯”美食節目。在電視節目中,他深入淺出地解說歐洲菜肴和亞洲菜肴的融合烹飪手法,廣受歡迎。
因為兒子有食物過敏癥,蔡明昊非常關注顧客的就餐安全。他在菜單上列出每一項食物的烹調用料、可能造成的過敏癥狀,這一舉措在美國首開先河。2010年,餐廳所在的馬瑟諸塞州成為美國第一個規定飯店必須為就餐者提供食物過敏源、過敏癥方面的提醒和指導的州。
發展興趣有多重要? 林書豪、蔡明昊的求學與成長經歷,在國內外都很普遍:職業與所學專業不對口、甚至大相徑庭。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兩人均是名校畢業,無論是經濟學,還是機械工程專業,都足以為他們謀得一份好工作,但兩人都進入了大部分人并不看好的行業:籃球、廚藝界。
高薪厚職雖然誘人,但卻可能讓居于其位的人身心俱疲。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是有理想定位,并為實現理想奮斗。當然,實現理想也是艱苦漫長的,考驗人的毅力和意志,林書豪和蔡明昊的經歷就可說明。
按傳統的觀念,人們會問:“你干這一行,那么大學的專業豈不就白學了?”其實也未必,并不是說大學多年的專業學習,僅僅因為與興趣和現任職業無關,就是純粹的浪費時間和金錢。你的知識和專業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都會是取之不盡的精神食糧。就如籃球職業運動員林書豪,希望通過學習經濟和社會學,學以致用,在日后幫他實現作牧師的理想,讓他有能力去幫助那些弱勢群體。開拓視野,接觸嘗試,多學科的結合也許會為我們謀得更多的收獲和發展。
所以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是在完成一件愉快的事情,是可以更能深度鉆研進去的事情,有了如此深入的學習動力,其發展結果必然是碩果累累的。
拓展培訓人生,從幼兒抓起,發現興趣愛好,培養興趣愛好,努力學好文化知識,有了扎實的學好文化作為基礎,有的放矢的學習興趣科目作為發展的目標,堅持不懈的學習,未來是光明的,只要我們堅持夢想不放棄,不斷的自我完善,成功就會距離我們越來越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