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2020-01-08 18:52 文章編輯:linghang 瀏覽次數:
中央要求,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黨性教育基地對廣大黨員干部進行教育和熏陶。為避免讓黨性教育走過場,山東煙臺市結合地方特有的資源,建立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在革命遺址等處設置教學點,加強師資力量,建立起長效學習機制,真正讓黨性教育活起來、實起來、嚴起來。
不能掛個牌子就成了“基地”,挖掘地方特色避免同質化
煙臺市委組織部的年輕干部郭星辰沒想到,黨性教育基地建設是個如此“熬人”的工作。
2018年,他被抽調來參與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建設。按照他最初的預想,無非就是在原有的諸如革命紀念館等場所上加掛個牌子,增添些內容。沒成想,僅在基地的規劃設計上,團隊就苦熬了三個月。
煙臺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李天浩說,“煙臺既是革命老區又是經濟發達地區,既是歷史文化名城又是沿海開放城市,要將這些資源有序有效整合,建成具有鮮明煙臺特色的黨性教育基地。”據介紹,經過全市的統籌規劃,煙臺有關部門為基地劃定了四大板塊,即古代文明教育板塊、近代警示教育板塊、革命傳統教育板塊、改革開放教育板塊。
煙臺深入挖掘各縣市區獨有的黨性教育資源,打造特色各異的縣市區級教學點。比如,煙臺以膠東革命紀念館和各縣市區革命歷史遺址為依托,講述在革命戰爭年代膠東人民做出的巨大貢獻,打造了革命傳統教育板塊。
“由于缺乏統籌規劃,有些地區的黨性教育基地特色不足、同質化嚴重。” 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樹蔭認為,“黨性教育基地要發揮作用,不是掛個牌子就可以了,一定要有與之相對應的統籌規劃、內容設計、人員配備。”
開發“主題課+專題課+特色課”體系,培養本土優秀師資
為了成為戚繼光紀念館的合格講解員,蔣賀凡買下了市面上幾乎所有關于戚繼光的圖書。
作為從基層公務員中選拔出的兼職講解員,蔣賀凡和她的伙伴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除了講解技巧、儀表儀態這些常規訓練外,她們還要了解展覽之外的大量背景知識、歷史細節,得經得住來訪學員的提問。李天浩說,不同于景區的參觀游覽,黨性教育基地更加注重教育功能,要能有效幫助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
基地打造“主題課+專題課+特色課”為基本框架的教學體系,先后開發主題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專題課“百年煙臺從屈辱走向復興的歷史啟示”、訪談式黨課“共產黨員的使命與擔當”等10余堂課堂教學課程。
對于地方黨性教育基地來說,師資力量薄弱一直是困擾基地創新發展的瓶頸。據李天浩介紹,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建成了“全國知名專家+本土專業教師”的師資庫。一方面聘請國內知名專家擔任顧問,與延安干部學院等建立共建關系,提高本土教師水平;一方面公開向社會征集優秀課程,邀請20多名老干部、老戰士和烈士后代現場講解。
專題教育與日常培訓相結合,讓教育學習成常態、見長效
張慧麗最近一有空就登錄膠東(煙臺)黨性教育基地的微信公眾號,看看有沒有檔期空出來。作為萊山區濱海路街道黨工委委員,她負責黨員管理和培訓工作。“現在基地太火了,很難約上。”張慧麗說。
盡管已經多次帶領街道的一些黨支部去基地學習,她還是十分珍惜每一次學習的機會。“這對于基層黨組織建設太重要了,我們之前的黨性教育,大多停留在會場,遠不如現場教學來得生動。”張慧麗說,“要讓黨性教育基地成為觸發黨性升華的關鍵節點,推動黨員開展日積月累的學習。”
煙臺市委常委、組織部長于濤認為,黨性教育永遠在路上,不能僅限于基地之內,而是一項需要從基層扎實做起、長期堅持的重要工作。在黨性教育基地建設之初,煙臺就注重將基地建設同日常黨員教育培訓結合起來,開展紅色教育“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企業、進軍營”等活動,獲得各方好評。
在發揮黨性教育基地作用的同時,煙臺還搭建了黨員教育學習的長效機制,通過組織集中培訓、開展線上學習、加強一線督導檢查等,讓黨性教育活起來、實起來、嚴起來。
《 人民日報 》( 2019年07月19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