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中部,總面積為 16,440 平方米,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和全國土地會議,解放全中國,故有“新中國從這里走來”、“中國命運定于此村”的美譽。為我國紅色教育基地圣地之一,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5A級景區。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從西柏坡遷入北平。
2017年1月,國家發改委發布了《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石家莊平山縣西柏坡景區入選中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
歷史沿革
1948年黨中央、毛主席移駐西柏坡,在這里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
周恩來總理評語道“西柏坡是黨中央毛主席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的最后一個 農村指揮所,指揮三大戰役在此,開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此”。經過緊張的籌備,1947年7月12日,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正式成立。當然,為了適應戰爭環境的需要,中央工委當時對外稱“工校”和“勞大”。劉少奇任校長,朱德為董事,分別稱胡校長(胡服,劉少奇化名)、朱校董。
中央工委進駐西柏坡之后,幫助晉察冀野戰軍打了四次規模較大的勝仗,殲敵6.2萬余人。其中解放石家莊戰役尤為著名。
1947年10月31日,朱德參加了晉察冀野戰軍區司令部召開的旅以上干部會議,與楊得志、羅瑞卿、楊成武等共同擬定了攻打石家莊的戰略部署。11月1日,又致電聶榮臻、蕭克,要求晉察冀軍區必須充分準備好人員的補充。11月6日至12日,在朱德總司令的周密布置下,晉察冀野戰軍殲敵2.4萬余人,勝利解放了石家莊。在總結作戰經驗教訓時,朱總司令欣然寫下了《七律·攻克石門》:“石門封鎖太行山,勇士掀開指顧間。盡滅全師收重鎮,不叫胡馬返秦關。攻堅戰術開新面,久困人民動笑顏。我黨英雄真輩出,從茲不慮鬢毛斑。”
發展記錄
西柏坡是全國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縣中部。全鎮轄16個行政村,28個自然莊,1,600戶,6,040口人。 南臨西柏坡紀念館,作為革命圣地,政治優勢顯著,背靠京、津、石家莊,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較明顯。全鎮以旅游業和綠色食品開發加工業為主導產業。
"中國命運定于此村”,這是時任中共中央對外宣傳辦公室主任的朱穆之同志的題詞。“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這是作家閻濤同志在其創作西柏坡紀實文學《東行漫記》時概括出的一句名言,并作為這部紀實文學的副題(1999年該書再版時就以此作為書的名稱)。
石家莊西柏坡是全國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縣中部。西柏坡始建于唐代,原名柏卜,民國時始稱西柏坡。全鎮轄16個行政村,28個自然莊,1,600戶,6,040口人。南臨西柏坡紀念館,作為革命圣地,政治優勢顯著,背靠京、津、石家莊,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較明顯。全鎮以旅游業和綠色食品開發加工業為主導產業。
西柏坡鎮位于太行山東麓,區域總面積5.5萬畝,林地面積2.7萬畝。該區域擁有華北地區內陸最大水面,水面面積達7,000畝。該地區地處暖溫帶,屬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熱多雨,年平均氣溫12.5℃。
主要景點
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
占地面積16440平方米,目前對外開放的主要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董必武舊居,軍委作戰室、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會址,九月會議會址,中共中央接見蘇共中央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代表舊址,防空洞和中央機關小學舊址12處。1982年3月,國務院公布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筑面積6100平方米,共12個展室。展覽內容以解放戰爭后期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時期的活動為主線,運用了大量的文物、照片和歷史資料,輔之于會畫、雕塑、景觀、幻影成像、半景畫等高科技手段來展現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偉大革命實踐。館名由鄧小平同志題寫。
西柏坡石刻園
坐落在三面環水的柏坡嶺上,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1997年對外開放。該園在建筑設計上汲取了古典建筑和南方園林的特點,碑廊迂回,亭臺樓榭錯落有致,園名系薄一波和舒同的墨寶。其中鐫刻著老一輩革命家、社會各界名人、全國著名書法家作品320余幅。
西柏坡紀念碑
位居停車場南側、紀念館后的山頂上??偢叨葹?0.5米,碑名“西柏坡”系鄧小平同志的手跡,碑文是1991年江澤民同志為西柏坡的題詞“牢記兩個務必,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五位書記銅鑄像
位于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中央,均高2.5米,青銅鑄像,藝術地再現了西柏坡時期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充滿勝利的喜悅和對未來無限憧憬的情景。
西柏坡青少年文明園
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園內花草、雕塑相間,更有偉人寄語青少年的名言警句,革命傳統和時代文明渾然一體。
國家安全教育展覽館
由國家安全部、河北省安全廳、西柏坡紀念館共同建設的。展覽面積770平方米,圖片114副,實物85件,文摘22段,動態模型7個 ,場景復原3處,藝術浮雕1組。該展覽充分運用博物館學的最新理念,通過虛實對比,動靜結合等綜合設計手法,采用多媒體、凹面鏡成像、幻影成像等陳列形式深刻詮釋了我黨隱蔽戰線的斗爭歷史,整個展覽融教育、思想、科學、藝術于一體。